DAI Zhenying
GAO Yiming
China’s new large carrier rocket LM-5 B made its maiden flight at 18:00 B eijing time on May 5, 2020, launching the trial version of China’s new-generation manned spaceship and a return cargo capsule for test into space.China started its manned space program b ased on a threestep strategy in 1992. The first two steps have b een completed, including sending astronauts into space.
李环;吴涛;刘秋琳;张婧;胡云飞;陈梦翔;黄韵红;卢冰
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( WR-DLB CL)接受CHOP 为主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.方法 2006-2018年间收治137例确诊为 WR-DLB CL 患者,其中Ⅰ期22例,Ⅱ期115例.全组接受了CHOP类为主方案化疗,其中62例使用了利妥昔单抗,87例接受了累及野放疗.Kaplan-meier法计算总生存(OS)、无进展生存(PFS)、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( LRRFS),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,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.结果 全组5年OS、PFS、LRRFS 分别为 78. 6%、69. 5%、83. 2%,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7. 5%、80. 2%、90. 9%,单纯化疗组分别为64. 2%、53. 6%、72. 9%.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、国际预后指数评分、大肿块、利妥昔单抗、化疗周期及综合治疗是影响OS、PFS因素;乳酸脱氢酶、大肿块、综合治疗是影响LRRFS因素.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、综合治疗模式、利妥昔单抗是影响OS因素,LDH、综合治疗模式是影响PFS因素,LDH是影响LRRFS因素.结论 早期WR-B LB CL预后良好,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时代,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仍然是早期WR-B LB CL的有效手段.
王顺平
目的 分析复方多粘菌素B 软膏在烧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.方法 选取2018年1月-2022年1月白银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,各45例.观察组采用复方多粘菌素B 软膏治疗,对照组采用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,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、肝肾功能、临床疗效.结果 两组治疗第7天IL-6、IL-8、TNF-α及hs-CRP水平低于治疗前,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(P <0.05);两组治疗第14天ALT、AST、尿素、肌酐水平低于治疗前,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(P<0.05);
朱悦红;孟文静;何丽宏;贾勇圣;佟仲生
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( PB ?DLB CL)的临床特征、治疗和预后.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 月 31 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 68 例PB ?DLB 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. 68例患者中,男性1例,女性67例;中位年龄56岁. Ann Arb or临床分期为Ⅰ~Ⅱ期46例,Ⅲ~Ⅳ期22例.有B 症状11例,无B 症状57例.采用Kaplan?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,并计算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,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,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.结果 全组患者的1、3、5年生存率分别为84.0%、78.0%和73.0%,1、3、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.0%、71.0%和51.0%.单因素分析显示,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、Ann Arb or临床分期、国际预后指数( IPI)评分、危险分层、 B 症状、 β2 微球蛋白水平、肿物大小、化疗周期数与PB ?DLB CL患者的总生存均有关(均 P<0.05);Ann Arb or 临床分期、IPI 评分、危险分层、B 症状与PB ?DLB 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均有关(均 P<0.05).多因素分析显示,Ann Arb or 临床分期是影响PB ?DLB CL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(P=0.029),B 症状是影响PB ?DLB CL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(P=0.028).结论 PB ?DLB CL患者的总体预后相对较好,Ann Arb or临床分期和B 症状分别是影响PB ?DLB CL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.
朱兵清;高婉迎;徐丽;高源;邵祝军
目的 分析中国B 群脑膜炎奈瑟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.方法 485株B 群脑膜炎奈瑟菌为1968—2016年分离和收集于29个省份的菌株,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流脑)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分离菌株100株,健康带菌者鼻咽部分离菌株385株.根据多位点序列分型(MLST)网站公布的方法,对菌株进行PorA外膜蛋白分型和MLST分型,采用B ionumerics软件分析序列型(ST型),构建最小生成树;针对B 群脑膜炎奈瑟菌蛋白疫苗的主要成分FHb p、NadA和NHB A蛋白进行分子型别分布和序列特征分析.结果 485株B 群脑膜炎奈瑟菌分为270种ST型,其中107种ST型(211株菌)可归入已知的10个克隆群,163种ST型(274株)不能归入任何克隆群;CC4821为主要流行的克隆群(28.7%,139株).病例分离菌株的主要PorA型为P1.5-2,2?2(10.0%,10株)、P1.5-1,2?2(9.0%,9株)和P1.5-1,10?4(9.0%,株).421株含有完整的FHb p氨基酸序列,其中变异1型(v1)、2型(v2)和3型(v3)菌株分别占12.8%(54株)、85.0%(358株)和2.2%(9株). 432株完成nadA基因测序,其中10株(2.3%)含有完整的nadA基因.172株完成nhb a基因测序,均具有完整的nhb a基因序列,其中170株的NHB A氨基酸序列共分为68个型,呈现出多态性特征.结论 中国B 群脑膜炎奈瑟菌优势克隆群为CC4821;其疫苗相关蛋白多态性较强.中国应该根据本国菌株的特征慎重选择B 群流脑疫苗候选蛋白.
HU Lanyue
A LM-4 B carrier rocket lifted off from the 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at 11:23 B eijing time on Septemb er 27, launching tw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atellites(HJ-2 A and HJ-2 B ) into their preset orb its. The HJ-2 A and HJ-2 B , two optical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, will replace the previous operating satellites HJ-1 A and HJ-1 B , providing services in the area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, natural resources, water conservancy,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.
冯莹;梁家隐;符春凤;魏文丽;孙珂
目的 探讨B 族链球菌 (GB S) 血流感染婴儿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.方法 选取2016年9月-2017年9月于医院分娩的婴儿4 316例, 其中确诊为GB S血流感染婴儿41例.由专门医生收集GB S血流感染患儿临床资料, 包括性别、年龄、孕周、生产史 (生产方式、羊水是否污染) 、合并症、白细胞计数 (WB C) 、降钙素原 (PCT) 、C-反应蛋白 (CRP) 、头颅影像学表现、脑脊液检查结果、是否抗菌药物治疗.结果 4 316例婴儿中确诊为GB S血流感染婴儿41例, 感染率为0.95%;GB S血流感染婴儿以男婴为主, 占60.98%, 新生婴儿占68.29%, 晚发型感染占90.24%, 生产方式以顺产为主, 占87.80%;41例GB S血流感染婴儿CRP上升者占73.17%, WB C上升者占63.41%, PCT上升者占87.80%.GB S对万古霉素、美罗培南、亚胺培南、利奈唑胺、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耐药率均为0, 对四环素、克林霉素、红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, 分别为92.68%、73.17%、63.41%和53.66%.结论本地区婴儿GB S血流感染处于较低的水平, 但具有病情严重, 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, 且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.
赖文玉;周镇邦;许存欣;黄华丽;易艳芝;阳晋
目的 探讨母乳在新生儿晚发型B 族链球菌(group B Streptococcus,GB S)感染中的作用. 方法 2016年9月,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一例胎龄22周+6超早产儿,发生复发性晚发型GB S败血症,很可能为母乳传播.复习“母乳传播的晚发型GB S感染”相关文献,讨论母乳是否为GB S感染的传播途径. 结果 (1)病例资料:患儿胎龄22周+6,母乳喂养,生后100 d发生第1次GB S败血症合并脑膜炎,母亲直肠阴道GB S筛查阴性,由于母亲无乳腺炎表现,未检测母乳.经14d抗生素治疗,第1次GB S感染痊愈后,继续母乳喂养.生后126 d,患儿发生第2次GB S败血症.查找感染源发现母乳GB S培养阳性,药敏结果与患儿血GB S相同.经10d抗生素治疗,患儿第2次GB S败血症痊愈,继续部分母乳喂养,未再发生GB S感染.(2)文献复习:国内数据库未检索到“母乳传播的GB S感染”相关文献.通过Pub med检索到“母乳传播的GB S感染”患儿有64例,连本例共65例.母乳传播的GB S感染复发率很高,2次感染率为25%,3次感染率为7%. 结论 含GB S的母乳可能是晚发型GB S败血症的潜在感染源之一,但母乳传播GB S的机制不明,需要进一步研究.
蒋月芳
目的:探究在异位妊娠患者中应用阴道B 超、腹部B 超的诊断价值.方法: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且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,全体患者均接受阴道B 超、腹部B 超检查.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异位妊娠诊断结果.结果:在输卵管妊娠、输卵管间质部妊娠、残角子宫妊娠诊断符合率方面,阴道B 超均明显高于腹部B 超,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.在附件包块、假孕囊、胚芽、心管搏动检出率方面,阴道B 超均明显高于腹部B 超,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.结论:阴道B 超应用于异位妊娠临床诊断中,相较于腹
黄爽;杨菁;金玲;段彦龙;张梦;张楠楠;李茜;张楠;周春菊;张永红
目的 总结儿童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(DLB CL)的临床及病理资料,探讨北京儿童医院B 细胞淋巴瘤方案对DLB CL的疗效.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6月进入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组的46例DLB CL患儿的资料(临床、病理、实验室、影像学),依据患儿的分期、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基因及巨大瘤灶等危险因素,按照改良的LMB 89方案进行分层治疗,应用Kaplan-Meier方法计算无事件生存率(EFS)及总生存率(OS).结果 (1)46例患儿中男33例、女13例,初诊时中位年龄8.0岁;45例患儿从发病至确诊时间≥15d;14例存在B 组症状(即发热、盗汗、体重下降);25例存在结外侵犯;Ⅲ期、Ⅳ期患儿共39例;12例存在骨髓侵犯,3例颌面部侵犯;治疗分组B 组患儿30例、C组16例.(2)首发症状:6例颈部包块,20例腹部包块,10例腹痛伴急腹症,8例发热,2例存在打鼾或上呼吸道梗阻.(3)病理:生发中心来源40例,非生发中心来源6例;46例患儿均未见MYC断裂,无双打击及三打击淋巴瘤.(4)并发症及评估:3例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,1例存在重症感染而延迟化疗;无治疗相关死亡.早期评估全部患儿缩小均>25%,中期评估有残留病灶者1例,停药前检查46例患儿全部完全缓解.(5)疗效及预后:5年EFS与5年OS相同,均为(97.8±2.2)%,停药后复发2例,1例为早期复发患儿,复发后放弃治疗死亡;1例为晚期复发患儿,复发后再次给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+治疗组C组方案化疗后再次达完全缓解.结论 DLB CL在学龄期男童多见,就诊时多为中晚期,北京儿童医院B 细胞淋巴瘤方案对儿童DLB CL疗效显著,但可见晚期复发病例.
朱丽敏;张艳平;孔祥永;封志纯;杨常栓;宋韵卉
目的 分析早发型B 族链球菌(group B streptococcal,GB S)败血症的临床特点,提高对早发型GB S败血症的认识.方法 回顾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双份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早发型GB S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,分析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并发症、预后及围产期特点等.结果 共纳入新生儿早发型GB S败血症27例,占同期住院患儿的0.85‰(27/31 936).其中早产儿6例,足月儿21例.发病时间均在生后24 h内,除1例足月儿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外,其余病例均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,伴有反应差、肌张力低下等.17例患儿需呼吸机辅助呼吸,其中1例足月儿因呼吸困难不能缓解、肺动脉高压、持续低氧血症等,于生后48 h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;另10例患儿需头罩吸氧.并发化脓性脑膜炎5例(18.5%,5/27).血常规白细胞(0.8~34.2)× 109/L,血小板最低16×109/L,C反应蛋白最高249 mg/L,降钙素原最高>100 ng/ml.所有患儿血培养药敏均显示对青霉素敏感,应用青霉素并根据病情加用美罗培南或更换为万古霉素治疗.2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;5例因病情危重、家长担心后遗症放弃治疗出院后短时间内死亡,总病死率25.9%(7/27).余20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.结论 新生儿早发型GB S败血症病情危重,发病时间早,进展快,病死率较高,应加强围产期GB S感染管理,早期识别、综合治疗,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.
DAI Zhenying
GAO Yiming
<正>China’s new large carrier rocket LM-5 B made its maiden flight at 18:00 B eijing time on May 5, 2020, launching the trial version of China’s new-generation manned spaceship and a return cargo capsule for test into space.China started its manned space program b ased on a threestep strategy in 1992. The first two steps have b een completed, including sending astronauts into space, returning safely and
杜文渊;邹余粮;李彩霞;于晓霞
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B 族链球菌(group B streptococcus,GB S)感染率,探讨GB S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;对分离培养出的GB S行耐药性分析.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分娩的3 674例孕妇,于入院时行阴道分泌物GB S培养.将GB S阳性孕妇63例设为观察组,阴性孕妇3 611例设为对照组,比较两组妊娠结局;分析GB S耐药性.结果 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GB S感染率为1.71 % .两组早产、新生儿窒息率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观察组胎膜早破率(36.5 % )、产褥感染率(7.9 % )、新生儿感染率(6.3 % )高于对照组(15.6 % 、0.3 % 、1.3 % )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.对分离培养出的GB S行药敏试验:对青霉素、头孢菌素、美洛培南、利奈唑胺、万古霉素敏感率100 % ;阿莫西林敏感率98.4 % ;红霉素、左氧氟沙星、克林霉素、阿奇霉素敏感率分别为11.1 % 、39.7 % 、14.8 % 、12.5 % .结论 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GB S感染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,妊娠晚期可常规行GB S筛查. GB S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敏感,对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,GB S感染应首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.
贺今;刘光峰;崔萍
目的 探讨静脉血N端B 型钠尿肽前体(NT-proB NP)在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患者诊断中的预测界值及临床治疗的意义.方法 于2018年1月,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山东省职防院确诊的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(简称"肺心病组")患者22例,尘肺并发冠心病(简称"冠心病组")患者20例,尘肺无并发症(简称"无并发症组")患者25例.测定患者静脉血NT-proB NP,观察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NT-proB NP变化.依据Youden指数最大原则并结合临床分析,确定NT-proB NP的临界值.结果 3组患者静脉血NT-proB NP分别为(543.19±78.92)、(1017.38± 731.06)和(109.56±57.46) pg/ml,与无并发症组比较,肺心病组、冠心病组患者静脉血NT-proB NP水平均明显增高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冠心病组患者静脉血NT-proB NP水平增高更为明显.肺心病组患者治疗前、后静脉血NT-proB NP分别为(543.19±78.92)和(153.34±58.40) pg/ml,与治疗前比较,治疗后患者静脉血NT-proB NP水平有明显降低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).患者静脉血NT-proB NP临界值为450 pg/ml,特异度为95.46%,敏感性为54.17%.结论 血B NP水平是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治疗效果监测的敏感指标.建议以NT-proB NP>450 pg/ml作为尘肺并发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界值.
符力升;许昱
B 、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(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, B TLA)是21世纪初发现的负向共刺激分子成员,是Ig超家族的Ⅰ型跨膜蛋白,其配体为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疱疹病毒侵入介体(herpesvirus entry mediator, HVEM)。B TLA调节γδT细胞和固有淋巴细胞(ILCs)稳态,促进效应T细胞存活,并帮助其向记忆T细胞分化;B TLA还在维持树突状细胞(DCs)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;有研究表明B TLA敲除的小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,B TLA在过敏性疾病(如过敏性结膜炎、过敏性鼻炎)和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强直性脊柱炎)中可发挥重要作用。本文对B TLA在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出系统的综述。
HU Lanyue
A LM-4 B carrier rocket lifted off from the 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at 11:23 B eijing time on Septemb er 27, launching tw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atellites(HJ-2 A and HJ-2 B ) into their preset orb its. The HJ-2 A and HJ-2 B , two optical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, will replace the previous operating satellites HJ-1 A and HJ-1 B , providing services in the area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, natural resources, water conservancy,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.